作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来源:中国研硕网 上传时间:2021-06-21 11:15:38
2.公共管理职能特性:
公共性、服务性、多样性、交叉性和适应性(也叫动态性)
(一)公共性
公共管理产生于对社会共同事务的管理的需要,因而公共管理的主体、目的、性质、特点、社会责任等方面都体现了公共性,与私人管理的私人性有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在本书第一章已作了明确的表述。居于此,公共管理职能便具有了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二)服务性
从利益关系上来说,服务这个概念包含了两层意思:
其一,将工作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少考虑、甚至不考虑自身的利益;
其二,在从事某种事业时,既为自己营了利,也为别人提供了方便。
(三)多样性
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之所以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主要是由公共管理所作用的客体决定的。在管理领域方面,公共管理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的内容;其运行过程又具有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环节和步骤;此外,管理层次还有高、中、低层次之别等。这些都包含着与之相应的复杂的内容,因而公共管理的职能是多样的。
(四)交叉性
公共管理职能作为一个系统,其中的各种职能相互联系而形成了一种交叉关系。首先表现为任务系统职能体系与程序系统职能体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就是说,公共管理内容方面的各种职能,必须通过管理主体对管理过程的职能的行使才能实现;反之,公共管理过程方面的各种职能,也只有与公共管理的各项任务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它的实际作用。
(五)动态性
公共管理职能不是静止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从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转换上明显地表现出来。
3.公共管理职能体系
(一)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包含四个方面:
(1)政治职能:政府
(2)经济职能:宏观经济
(3)社会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文化职能:教育研究
其中:(1)(2)(3)不可分
(二)运行职能
运行职能也包含四个方面:
(1)决策:确定、具体设计
(2)组织:使用合理
(3)协调:有效完成目标
(4)控制:偏差
4.公共权力:
强制性、公益性、规模性、相对独立性
5.我国公共管理职能转变趋势
(1)管理主体:由“一元主体”——“多元主体”。
(2)职能重心:政治统治——经济建设——社会服务。
(3)职能方式:由单一的行政方式——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
(4)职能关系:从政府高度集权——适度放权。
6.公共管理社会化
目的:
(1)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2)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减或终止,以此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
7.公共管理市场化
目的:
(1)政府放松或取消对市场的某些管制,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发展。
(2)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将政府的权威和市场的变换功能优势有机结合,借助于市场手段达到实现政府职能的目的。
以上就是公共管理职能,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直接联系在线老师。免责申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收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