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来源:中国研硕网 上传时间:2021-05-25 12:01:07
清华开学季新生
清华大学MBA开学季来了,来自16级P3班的徐旭作为新生代表发言,表达了自己的心语,希望大家都能在清华园得偿所愿。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16级P3班的徐旭。感谢学院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作为新生代表发言。但我想,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代表”我们在座的400多位16级MBA新生这一群体。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我结识了在座不到四分之一的同学,大家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背景,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岗位、有非常多样化的求学经历、家庭状况,甚至对即将来临的清华MBA生涯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诉求和梦想。因此,作为这个群体中普通的一员,我更想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向老师和同学汇报我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我是清华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整整十年前的夏天,我从经管学院对面的电机系毕业,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清华毕业证书。两年后,我拿到硕士学位,抱着一颗天真的想做大事的心和对500强企业的憧憬,加入了IBM,从事销售岗位。八年荏苒,我跳过槽,换过岗位,还新进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此时第三次以新生的身份进入清华,对我而言是一次特殊的轮回。从去年冒着大雨听第一场招生宣讲会开始,我的内心就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相信大家每一个人都问过自己,那就是,来清华读MBA,做什么?
每一位坐在这里的同学内心应该都有了自己的那份答案。也许是为了清华的情节,也许是谋求海外深造的机会,也许是想看看更大的世界结识更多朋友,还也许是为了寻找人生另一半。我想,所有这些答案都可以成立,而有一个答案,可能我们忽略了,却应该对所有人都成立:那就是学习和知识本身。我们刚考完管理经济学,知道付出的学费是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覆水难收,不影响决策,而在未来两三年里我们真正付出的边际成本,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扎进书本、作业、考试中,我们的付出是很可观的。而什么是我们的边际收益?我的答案是:知识!有人说MBA是一个浮躁的地方,甚至是名利场,但我深知清华的课堂永远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我要求自己以最虔诚的心境来面对未来几年的每一门课程和每一项挑战。站在清华经管为我们搭建的这样一个平台上,背靠着清华广阔的资源,我想做一颗海绵,在有限的时间里拼命吸收养分,从老师身上,从书本里,从同学身上。知识永远不会辜负你为得到它而付出的辛苦。让我们的边际收益永远大于成本,真正从清华MBA中吸取养分,而不仅仅是得到最后的一纸证书。
我还问自己第二个问题,读完MBA,又做什么?在我八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思考的问题从究竟怎样才能成功变成了究竟怎样才算成功。老校歌里有这样几句歌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清华MBA也许不能教会我们做学问,但可以教会我们思考的方式。我相信,在中国飞速发展但又挑战丛生的今天,个人取得成功,一定是将自身的努力与社会、民族福祉相契合,在时代的潮水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有的同学也许已经找到了,而有的同学还没有,比如我。MBA无法给我一个现成答案,但我期望在这里得到寻找答案的方法。我们学经济、学管理、学中国与世界,正是为了拥有一双更智慧的眼睛,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也更好的认识我们自己,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匙。而从今天开始,我将不再独行,将有400多位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兄弟姐妹与我一路同行。因此,让我们不忘初心,兢兢业业,把未来几年的清华生活,谱写成一段不悔的青春旅程。真诚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清华园里得偿所愿,梦想成真!
最后,我想代表全体同学向MBA中心的老师们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用心的安排和不辞辛劳的组织,让我们在还未开学的一年间就凝聚成了一个团结的整体,使我们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谢谢你们。在未来的两三年中,也请所有老师对我们继续关照。
免责申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收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